我的学习观

生命以负熵为食。 ——薛定谔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尼采

#学习与自我

虽然「人有无自由意志的问题」学界还在争论,但我倾向于相信人类具有「自由意志」,人类前额叶皮质演化成占整个大脑皮质面积的将近1/3,而猴子只占1/10,猫只占1/30,我乐观猜测这足以保证自由意志的存在(虽然非常地弱)。在假设人有「自由意志」的前提下,我把人类的自由意志简单分为两层,首先是「隐性自由意志」,这是几乎所有人类都具备的,它是使人类与其他动物不同的主要原因;更高的那层是「显性自由意志」,即若一个拥有「隐性自由意志」的人去“怀疑自由意志是否存在”、“意识自己的意识”、“思考自己的思考”等等,即他开始去显性地思考「自由意志」了,则他的「隐性自由意志」就被激活为「显性自由意志」,他进一步就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自由意志」来改变「自我」了。

在我看来,「学习」就是「自我超越」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独特的出身、性格、知识水平、价值观等,但这个「自我」的形态几乎是由过去内部决定性因素「基因」与外部决定性因素「环境」的交错作用所决定的。除非拥有「自由意志」,并在「自由意志」的主导下进行「学习」,以改造「自我」,才能尽可能摆脱「宿命」的束缚,实现「自我超越」。

改造自我主要改变的是自己的大脑神经元,此外也包括身体的其他部分,通过有意识地学习,我们改变着神经元的连接与分布,可以让我们学会一门外语、学会数学计算、学会弹钢琴等等;甚至可以通过刻意地练习,改变我们对外界的情绪反应模式,以改变自己的所谓脾气、性格等;也完全可以学习模仿好的思维习惯,以改善我们的思考效率;对肌肉细胞进行相应刺激,我们可以改变身体相应部位的形态……每次「学习」,都能让我们得以重新定义「自我」,「学习」让「自我」从静态变成了动态,即学习前后,我们不是同一个人。

#学习要诀

自己尝试也看别人尝试了非常多的学习方法,我发现学习方法本身的有用程度主要取决于其合乎大脑学习记忆特征的程度,而学习方法是否能取得预期效果则主要取决于使用者是否具备直面困难的能力,而这需要相应的自由意志的支撑,它决定着如注意力管理能力、自制力等影响因素。没有强大的自由意志,没有良好的自制力等,不可能做到直面困难,也不可能能够按照高效的学习方法一步步做下去。

无法直面困难而避重就轻的人终归是低效的,二八定律总是存在,80%的进步靠啃下20%的困难部分铸就,那80%的简单部分只能提供20%的进步。也就是说高效学习的本质就是困难的,因为要求花更多的时间用于刻意地攻克难点,其大多伴随着枯燥感,除非进入心流状态;低效学习才可能是愉悦的,因为只做自己喜欢的简单的而回避困难的。我们不能专门只做简单愉悦的部分,而回避困难的部分,而是应该快速完成简单愉悦的部分,然后把节约出来的时间用于困难的部分。

一个好的学习方法被某人使用发现没有多少效果,主要原因也是使用者跳过执行费力的步骤(即便有些学习方法中的步骤可以简化学习或使学习更有乐趣,但步骤本身也是需要刻意执行的),而只做自己感觉轻松的步骤,但实际上困难的那几步才是关键,能决定80%的学习效果。

我们要想高效学习,光知道高效学习方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自由意志的支撑,使得能直面学习内容中的困难部分,使得能直面学习方法中的费力步骤,这才是最关键的。

#学习方法

#一、辅助

#1.良好的睡眠

良好的睡眠是学习的最重要的保障,睡眠不好学习免谈。当天晚上的睡眠好,第二天精力充沛有利于新的学习,又由于睡觉是大脑整理记忆的时候,它很大程度决定了当天学习的吸收情况。

#2.高效的休息

注意,凡是看电视、看书、玩手机这种消耗精力的活动都不叫休息,它们只会让我们更累。

休息也应该讲究效率,一天随时进行的定时“短”休息胜过长时间学习后的大段休息,且休息的这几分钟时间:1.动起来比不动好。2.户外比户内好。3.不要再想学习的事。4.与朋友随便聊聊天比独自一个人休息的效果好。

午睡能快速恢复精力,性价比很高,但关键是不能超过25分钟,否则会有睡眠惯性,使得头脑昏昏沉沉的时间很长。

#3.简单的生活

不应该先有诱惑而后去抗拒,凡是主动或被动想考验自己抵抗诱惑能力的人,大多数都以失败告终,主动远离诱惑才不至于陷入被动。无谓的纠结和生活中的各种诱惑,会极大地消耗人的精力。保持简单生活,减少选项,远离诱惑,能避免在选择和诱惑上耗能。

#4.冥想

找个不受打扰的时间,舒服地坐在一个安静的地方,深呼吸,意识始终停留在呼吸上,若意识到自己走神了,承认它,然后把它放走,继续回到呼吸上。

它不仅能起到休息的作用,还能锻炼我们监控注意力的能力。

#5.运动

运动提供着身体健康的整体性保障,为了达到基本的健康获益,成人每周至少需要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或75分钟高强度的有氧运动,以及两天或两天以上的肌肉力量训练。为了达到进一步的健康获益,成人应将每周中等强度有氧运动的时间增加至300分钟或将高强度的有氧运动的时间增加至150分钟。[1]

#6.饮食

饮食同样提供着身体健康的整体性保障,与学习效率息息相关。

目前最靠谱的饮食指南之一是美国的膳食指南[2],核心内容有:

  1. 谷类食物是基础,且应保证至少一半以上是全谷物,也就是常说的粗粮。
  2. 蔬菜摄入应当多样化,比如绿色(青菜)、红色(西红柿)、橙色(南瓜)等不同颜色蔬菜,豆类(大豆、豌豆)、淀粉类(土豆、红薯)等都需要吃一点。
  3. 水果也是必须的,建议直接食用完整水果,而不要总是用榨汁机。
  4. 蛋白质类食物摄入也应该多样化,包括鱼肉、瘦肉、禽肉、蛋、豆类、坚果、种子以及其他豆类产品。
  5. 乳制品。一天要喝大约708ml脱脂或低脂的牛奶或奶制品。

如果用一个餐盘表示的话,一个好的饮食结构应该是水果和蔬菜占餐盘的一半,谷类和蛋白质类占一半,其中蔬菜略多于水果,谷类略多于蛋白质类,并最好保证每餐都有一杯约240ml的牛奶。

#二、技巧

#1.先做困难事项

把意志力最强和越不受干扰的宝贵时间优先用于完成最困难的事项,例如早上,不仅趁热打铁不费劲,而且在搞定主要一件件主要任务后使该天剩余时段压力更小。

#2.调动学习情绪

集中注意力,并尽量通过如赋予意义、增加难度、设定挑战等,调动学习的积极情绪。累了就休息,心情不好就出去玩,不要强迫自己学习,而要擅于引导大脑调整为好的学习状态。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调动的情绪是像惊喜、好奇、有趣、“我里个去!”以及解决了一道谜题那种成就感等,既有利于大脑记忆,也有助于保持注意力。

#3.可视化

图片比单纯的文字更容易记住,这让学习更有效率(在回忆与转换研究中发现其能达到89%的改善作用),也让事情变得更容易理解。将文字放在与其相关联的图片旁(而不是放在底部或者第二页),学习者将有后者的两倍的几率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

#4.实践中学习

学习知识时尽量找到能使用它们的场景,边学边用,利用每一个反馈不断调整自己。在学习效率金字塔中,该法吸收效率位于最顶端。要通过实践让我们被带动、专注、感觉好奇、被激励地去解决问题、形成结论以及产生新知识。

#5.设定与拆解目标

学习前应该设定学习目标,且应该将大目标拆解成一个个小任务并逐个击破,这充分顺应了大脑的注意力机制。由于20%的内容决定了80%的学习效果,应识别重点任务,对最重要的学习内容进行反复学习。

#6.间隔重复

对于一定的学习内容,少数多次地学完比一次性学完的效果要好很多,且并非复习地越多越好,对于有逻辑关联的内容,也就是绝大多数学习内容,最佳复习间隔为:

第一次学过之后,一两天之内复习一次,然后过一个星期再复习,过一个月再复习。之后,复习间隔可拉得更长。

#7.三分阅读七分回想

用大概30%的时间阅读,并用70%的时间去使用头口化、个人化风格背诵与复述,即刻自我检测,因为不断地费力地提取记忆的动作能极大地加深记忆,而重复地阅读过多次是低效的。

#三、输出

#1.集中注意力

找个安静的、无诱惑的场所,关闭手机,深呼吸,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当下,开始逐件完成学习任务。

#2.番茄工作法

间隔学习+休息,大致学习25分钟休息5分钟,休息时走动一下,放空大脑。

#3.回顾式学习

阅读、看视频或听音频等无论哪种媒介,学习一段后暂停,回顾前面所学,尽可能在头脑中或画图或借助已有图片进行可视化,尽全力进行总结。学习完一大段,还要自己拿试卷、提问题等进行自我测验。

#4.追踪式学习

对大的学习任务进行拆分,并用表格记录各段学习日期与计划间隔复习的日期;对错题进行追踪,间隔重做,不遗漏任何不懂的重点问题。

#5.输出式学习

尽量找到能使用所学知识的场景,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输出,构建学习的反馈系统。最好能有构建自己相应作品的大计划,在学习中逐渐实现它。

#6.费曼学习法

  1. 选择一个概念。选一个你想弄明白的概念,写在空白的笔记本或者纸的最上面。
  2. 解释这个概念。把解释这个概念的东西写成一句话,就像你在告诉一个完全不知道这个领域的菜鸟一样。这一步可以让你在阐释这个概念的过程中,可以让你明白你有没有搞懂这个概念,并在这个过程中加深对这个概念的理解。
  3. 解释不了时。当你发现你没办法解释的时候,回到书上面去,或者找同学、找老师、找已经懂的人,把书上的概念再重新研究一遍,直到你能在纸上流畅地把这个概念解释出来。
  4. 简化语言、学会类比。如果出现一个很学术的或抽象的词语的时候,试着要么平实化词语,要么学会用别的东西来类比它。

  1. 参见《美国居民身体活动指南》。 

  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nutrition_guides#United_States